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管理委员会打造“方案规划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平台建设到位、精准服务到位”的“双碳”产业发展体系
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而钢铁行业正是唐山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曹妃甸区依托先行先试优势进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对实现“双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以下简称“曹妃甸自贸片区”)以满足区域碳中和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四位一体”产业服务新模式,制定重点区域“双碳”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出台人才集聚和人才要素保障相关政策,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交流合作新模式。
【资料图】
为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曹妃甸区深入开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能效提升工作,搭建首钢京唐与新西兰唐明集团、美国朗泽科技公司技术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区内企业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技术联盟,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切实推动“政校企”交流合作与项目落地。
建好“绿色样板”,制定重点区域“双碳”工作方案。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生态环境评估中心开展系统评估,梳理碳排放问题2300余项。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GB/)》,按照国家有关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帮助区内重点企业开展碳核算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重点区域“双碳”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有序推动片区“双碳”工作开展。
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人才要素“一站式”保障体系。引导落户企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工艺创新,出台《唐山市曹妃甸区关于人才集聚政策(试行)》,为创新型人才提供生活补贴、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健康医疗等“一站式”保障。同时唐山市工信局出台相关政策,对曹妃甸区内企业研发机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最高200万元的资金补助,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和动力。
强化交流合作,搭建“政产学研用”科创服务平台。片区在产业方面重点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与效益提升同步进行。搭建首钢京唐与新西兰唐明集团、美国朗泽科技公司技术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区内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技术联盟,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参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交流合作模式,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抓实任务落地,打造企业“低碳”专题项目服务团。围绕低碳发展目标,片区加强组织协调,协助企业跑办工信、发展改革等部门,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开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能效提升工作。组建低碳项目落地跟踪服务团,为企业落地落实低碳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为重大低碳项目落地提供高速通道。
在努力实现区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示范样板的实践中,上述措施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
一是多项碳中和产业项目落地实施。首钢京唐投资225亿元扩建二期一步工程,打造沿海最大精品钢清洁生产制造基地;华润电厂追加70亿元投资建设二期3号、4号百万机组,成为全球设计能耗最低的超洁净煤电机组;首钢朗泽公司谋划拓展二期二氧化碳制乙醇项目,实现工业尾气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全力帮助首钢京唐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验收,获评钢铁长流程A级企业。
二是形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发展集群。形成了以首钢京唐为龙头,华润电力、中冶瑞木、首钢朗泽等多家企业参与共建的“双碳”共治联盟,实现了不同行业企业间纵向闭合、共生耦合和资源循环。首钢京唐公司2021年建成了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二氧化碳回收示范项目,华润电力(唐山曹妃甸)公司碳捕集(CCUS)示范项目,被纳入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
三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通过能源高效转化、阶梯利用的新模式,共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7万吨,实现了从特别排放限值到超低排放的跨越。其中,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5万吨。2021年,首钢京唐公司“低碳清洁高效炼铁工艺和技术集成”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首钢朗泽公司建成全球首个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项目并获得全球首张饲料新产品证书。
找准发展机遇,勇于抢占“双碳”目标制高点,全力打造“方案规划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平台建设到位、精准服务到位”的“双碳”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曹妃甸自贸片区形成了“战略指导产业,产业服务战略”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管理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