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市场行情 > > 正文

潍坊摄影何以强?

日期:2023-08-26 07:09:56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记者 孙永莲 郝玉帅 实习记者 牛鞠榕 潍坊报道

摄影的魅力,在于记录发展、传递情感,留下时代更迭、城市变迁、人生百态的印记。定格的画面,凝固的瞬间,能让图片开口“说话”,以“视觉语言”讲述发展故事。


(资料图)

道成齐鲁、儒风连海岱的潍坊,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和自然风貌,孕育了无数有情怀、有思想的摄影家,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因共同的摄影爱好聚在一起,用镜头记录潍坊的大好河山。

魅力潍坊 生态家园 摄影:张景伟

6087名摄影师组成的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人才济济,拥有国家级会员302人、省级会员3200人,数量列全省第一。成立25年来获奖无数、“战功”显赫,连续12年被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授予“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更是助力潍坊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之乡”称号,用一张张摄影精品为潍坊城市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日,大众网记者专访了潍坊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唐国志先生,从他的视角来看潍坊摄影领域的成功。

有发现烟火气的眼睛

“好的摄影师,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烟火气的眼睛。”唐国志开门见山地说道,他认为,潍坊的摄影工作做得好,是因为记录的都是身边的真人和真事。

他们倡导协会会员拍摄纪实摄影,从身边的人和事着手,用镜头记录下最真实和最自然的瞬间,让人们通过照片便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很多摄影家为了一组好的纪实摄影,花费十多年时间去跟拍一件事。

《鲁戏》 摄影:伍迪

2021年第十四届山东省摄影艺术展上,一组名为《鲁戏》的作品一举拿下纪录类金奖奖项,《鲁戏》的作者正是来自潍坊市摄影家协会的监事伍迪。这部作品一共30张照片,却是伍迪花11年时间,辗转昌乐、寿光、昌邑、青州等地跟拍精选出来的,对准的是农村民间吕剧爱好者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以及他们与表演融为一体的日常生活。

“这是我在2012年时偶然发现的一个艺术群体,我也深知,以后这样的群体会越来越少,于是便坚定了长期跟拍的决心,事实也证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发扬,永远都是不过时的。”伍迪告诉记者。

《菜农》 摄影:张文南

寿光农民摄影家张文南原是教育工作者,2010年退休后便拿起相机,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深入田间地头,用相机与菜农沟通,用镜头记录菜农故事。拍摄了大量菜农作品,他的每幅作品都渗透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精神的礼赞,也换来了大众对菜农的认知和感恩。2019年,一幅《菜农的早晨》获得山东省文艺界最高奖项——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正是有了无数像伍迪、张文南这样情怀满满的摄影家,潍坊的纪实摄影早已位列全省第一,全省首届纪实摄影展在潍坊举办就是最大的认可。

作品要有更深的含义

有人说,摄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不仅仅是定格画面、凝固瞬间,更在于让人们通过视觉呈现读懂更深层的含义,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城市和生活。

基于此,潍坊的摄影家们在选题时,更注重采用反映时代个性的主题。“我们主要围绕全国层面的大方向,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及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热点开展工作。”唐国志说道。

潍坊有一位住建系统退休的摄影家李振龙,从来不外出旅游,也不下棋遛鸟,每天背着一套摄像机往返于城区各个建设项目现场,把镜头对准吃苦耐劳、勤于奉献的建筑工人,记录城市的建设发展。

《城市脊梁》 摄影:李振龙

无论夏日酷暑,还是三九严寒,哪里有工程,哪里就有李振龙身背相机的身影。2021年的一次,70多岁的他拍了整整一个通宵,只为记录下宝通街快速路施工的关键瞬间,在场的工人们都深受感动和鼓舞。他拍摄了大量关于潍坊城市建设的优秀作品,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屡屡在全国、全省摄影比赛中获奖。

“我拍的不只是照片,更是潍坊的光辉城建史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李振龙这样说道。

近年来,在潍坊市文联的领导下,市摄影家协会先后承办了《潍坊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摄影展》、《乡村振兴看潍坊摄影大赛》等系列摄影大赛,连续三年举办《现代化品质城市建设摄影大赛》,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潍坊特色,反映了潍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变化。

以人民为主角

艺术来源于生活,源于人民、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有“人气”,冒“热气”,接“地气”,才会传得广、传得远、传得久。摄影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如何让这门高雅的艺术融入生活气息,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态度的作品,引发人民群众的共情,潍坊一直在探索中前进。

协会曾向全体会员发出倡议:摄影创作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马路春秋》摄影:常军

潍坊摄影家常军,用三年时间跟拍普通环卫工人老刘,凌晨摸黑上街,披星戴月回家,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都在一起。用相机记录老刘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成为了忘年交。

后来,常军拍摄的《环卫工老刘》在环卫工人摄影大赛中获了大奖,得了一笔3000元的奖金,他毫不犹豫把奖金捐给了老刘。常军和老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潍坊摄影界的一段佳话。

和常军一样的还有寿光农民企业家刘忠,他常年深入大棚,拍摄菜农的喜怒哀乐、表情动作、生活中的的一颦一笑,用镜头记录丰收场景,定格最真实的人间百态。

在以人民为主角的引领下,潍坊市摄影家协会聚焦生活、深入实际,以讲好潍坊故事为己任,培养出一大批有担当精神、有责任感的摄影家,创作了一大批有温度、接地气、正能量的摄影佳作。

团结才能干大事

唐国志坦言,市级摄影家协会的设施配套并不完善,没有宽敞的办公室,没有很固定的活动室,也没法给大家带来很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主席团和会员们自掏腰包,但是大家就是很团结。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吧,一是大家本来就志同道合,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做着彼此都喜欢的事情;二是无论主席团还是协会成员,一直都是‘一方有需求,多方全力以赴’,比如一个人要办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出来帮他联系场地、物料、宣传等各种资源,在这种日积月累的相互扶持中,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古有“文人相径”的说法,意思是文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团结,而潍坊却打破了这个说法,不仅摄影家们异常团结,还在摄影之外一起做了很多事情。

摄影志愿服务

在做好摄影工作之余,协会还把摄影延伸到了志愿服务工作中。在全省第一家成立摄影志愿服务团,不但每年春节期间组织摄影师到农村送温暖、送“全家福”一起过大年,还会在樱花盛开的季节走进公园景区为市民免费拍照、现场打印。推出的《福送农家》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11个部门评为“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摄影要与人民在一起,不仅仅是把人民作为拍摄主题和素材,更要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与人民真正融为一体。”唐国志表示,这样的服务,他们已经坚持了23年。

正是由于团结,潍坊的摄影事业一路披荆斩棘,在2019年时成功将第27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落地潍坊,创造了历史。展览期间,举办了“新中国·新潍坊”、“潍坊老照片”、“农村三个模式”、“城市与建筑”四场展览,参观人数高达19万人次之多,也为潍坊赢得了“中国摄影之乡”的光荣称号。

第二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落地潍坊

中国摄影之乡

唐国志认为,优秀的摄影家不一定非要获奖成名,但一定要有人民情怀、家国情怀。致力于拍摄家乡、宣传家乡,用作品展现美好生活,引导人们努力热爱、努力奋斗,充满正能量。

接下来,协会将集中一部分精力培养人才,通过搭建平台、强化队伍建设、举办培训讲座等,从选题、拍摄、编辑、发布等多个环节全面以老带新,挖掘更多人才,保障潍坊市摄影行业薪火相传、青出于蓝!用镜头塑造城市形象,展示更好的潍坊!

上一篇: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办事处 多举措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 下一篇:二七区福华街街道办事处 多举措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
x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