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尽管褒贬不一,但《浪姐》这一品牌的热度依旧能打。
【资料图】
上一季的余温尚未消散。
第二季已经引发了新一轮热议——
近期,在芒果台的推介会上,十个疑似与《浪姐2》选手相关的关键词被公布出来。
从“归国能力者”到“豪门金曲王”,从“国民媳妇”到“中年叛逆”。
《浪姐2》的嘉宾阵容,顿时又成了全网的热门话题。
节目会不会好看,不重要。
大家真正关心的——
这些词对应的女星,到底都是谁啊!
谜语般的标签勾起了网友的兴致,每个人都在填自己的答卷,还互相分析推理。
活脱脱考试完急着对答案的心态。
飘自然也有自己心水的人选。
今天,不如就来唠一唠,飘心目中的“标准答案”。
唱跳天花板
如不考虑可能性。
“唱跳天花板”这个词在飘脑中勾连出的第一个轮廓,便是蔡依林。
看把人泡菜妹子给吓得
这一推断不仅来自于关键词本身,也与节目“乘风破浪”的主旨有关——
蔡依林就是一个在骇浪中洗礼出的巨星。
蔡依林是少年成名的典型例子。
18岁时,她带着一腔孤勇参加了歌唱比赛,凭借时运击败了上万人夺冠,并因此出道。
此后的20多年音乐生涯里,她也鲜少遇到事业低谷。
但,光芒万丈背后的隐痛,又有几人能知悉。
黄子佼曾在采访中谈到蔡依林,觉得这一两年的她变得健谈、豁达了。
对比鲜明的,是她曾经的胆怯与敏感。
青春时的蔡依林,被质疑声裹挟着进入演艺圈。
因为极度不自信,她所持的一直是一种学生式的心态——
把得到他人的认可奉为唯一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她对周围的意见几乎惟命是从,从音乐到生活皆是如此。
在成立个人工作室前,她未曾自己决定过专辑的曲目。
她害怕表演出错,所以像背书一样将可能出现的问题一遍遍重复成肌肉记忆。
再到,因恐惧公众可能对她的任何举止产生不满。
开始变得木讷寡言,甚至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绪。
但,尽管再审慎恭驯,争议与谣言也并未离她而去。
蔡依林陷入了无解的困境——
似乎,她做什么都是错的,包括努力。
当年蔡依林的那场地才演唱会,是“嘲出圈”最极致的写照——
这场从服化、舞蹈到表演都显露出用力过猛痕迹的演出。
被制作成各种表情包和梗,席卷了整个网络,几乎成为了网络亚文化的一部分。
但,没有人想过,蔡依林把演唱会变成一场滑稽的杂技表演。
其实也源于安全感的缺乏。
她害怕自己的不完美,因而只能不断学习,以求可以填补能力上的任何缺陷。
哪怕是与音乐毫无关联的领域。
这种心态,使得演艺事业变成了一间刑房。
施刑的不仅是那些体操与杂技、谩骂与污蔑,还有蔡依林对自己的苛刻。
变得自卑,是顷刻之间的事。
而为了直面自己的不完美,她却花费了十几年的岁月。
2012年,蔡依林为单曲《我》拍摄音乐录影带。
过程中,导演要求她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毫无预兆地嚎啕大哭——
找不到原因,但却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情绪波动。
似乎就在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是时候听一听自己的声音了。
从那以后,蔡依林开始学着摒弃杂念和周遭的声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多年后,她在《Ugly Beauty》的MV中回应了过往的争议与批判。
曾遭到耻笑的“卫生巾礼服”、地才演唱会等梗一一复现。
戏谑地回顾自己的黑历史,蔡依林酷得好像一个凯旋的战士。
斗败的敌人,则是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她在每一次表演后都会给自己打分,但从未满意过。
而如今,她已经可以坦率地为自己打上满分。
蔡依林用自己的经历,为所有怯于表达的女性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聆听自己的声音,或许才是当下最要紧的事。
初代万人迷
不知道新版《涩女郎》的预告你们看了没。
不知怎的,看完后飘总感觉提不起兴致。
或许在于,记忆中有关《粉红女郎》的最鲜活的形象不在其中——
风情万种、媚到骨子里的万人迷。
算起来,陈好淡出演艺圈也有5年之久了。
但,提到“初代万人迷”,飘心头的唯一人选,还是她。
陈好算得上“老天赏饭吃”的典型。
当然,飘指的不仅是一副好皮囊。
别的不提,陈好艺考的经历,到现在看来还是神话——
当年,她跑来北京参加艺考,心想路费都花了,不如多考几个。
于是,她一口气报了包含中传、中戏、军艺在内的五所艺术院校。
结果,她都考上了……上了……了……
在一堆录取通知书里,陈好选择了在中戏继续她的传奇。
1997年考上中戏,次年就出演了自己第一部女主电影《那山那人那狗》。
2001年,她被选中出演话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而这次经历,则直接为她敲开了中国话剧的最高殿堂——北京人艺的大门。
当时,人艺已经有十年没有收过中戏的学生。
而,令所有人扼腕的是。
陈好竟亲手放弃了这个让无数人艳羡的机会——
因父亲突然患病,为赚钱给父亲治疗。
她推开了人艺的橄榄枝,而投身于来钱快的商业影视剧。
时隔多年,陈好再谈起这件事情,显得十分坦然。
因为无可奈何,因为责无旁贷,所以她并没有后悔的理由。
好在,命运还是宠爱她的——
她放弃人艺后投身的那部戏,便是成就了她的《粉红女郎》。
你可能不会想到,饰演万人迷的时候,陈好是四位女郎中年纪最小的。
但她却把成熟妖媚的万人迷演绎得炉火纯青。
美艳但不至于咄咄逼人,风骚但不显庸俗气息。
明明放在生活中就是典型的“妖艳那啥”,陈好却演得让每个人都为之着迷。
《粉红女郎》让陈好一夕爆红。
只是,她此后的演艺生涯,似乎没有了早年那种亮眼。
一则,万人迷这一角色太过深入人心,几乎成了一种桎梏,让她的表演受限。
二则,过于美艳的长相,使人们几乎注意不到她精湛的演技。
天赋异禀的陈好,背上了“花瓶”的标签,且挥之不去。
此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绯闻、黑料、谣言等。
反倒成了人们最关心的事情。
但陈好是那种,即便周围再人声鼎沸。
她也能气定神闲地按照自己的哲学活着的人。
她一直认为,磨砺是生命必须的过程,因而不会在意那些扰乱她自己的声音。
2008年,陈好凭借《纸醉金迷》拿下首尔国际电视节的最高奖,让观众再度惊艳。
之后,她又出其不意地消失了。
原因是,演艺事业逐渐让她感到了疲劳。
她想为自己的生活留出空间,不希望被压力榨干。
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陈好渐渐息影。
她考上中戏的研究生回归校园,之后留校任教。
再后来是结婚生子,将大部分精力都倾注于家庭上。
自此,极少在人们面前出现。
但,每次只要露面,总会上热搜。
人们始终感慨——
她怎么还那么漂亮?她怎么依旧潇洒?
陈好最令人敬佩的,是她对自我的坚持。
她不是刻板印象中的独立女性,反而很“小女人”。
飘曾谈到过,女性独立的标准不在于职业。
而在于选择。
只要是自己心之所向的选择,并为之负责,都可以是独立女性。
而陈好所做的任何决定,恰恰都是在跟随着自己的心声。
包括,她可以选择不去做一个女强人。
十几年来,陈好始终带着许多标签。
但她从不在意,只遵从内心的选择。
而且,她证明了,即便摘掉了标签,她依旧是最好的陈好。
高智商A姐
娱乐圈内配得上“高智商A姐”的30+女星。
江疏影算是一位。
江疏影的演艺事业,有漂亮的开头。
年轻时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戏,从大一时便开始演戏,甚至拿过奖项。
然而,她在大学期间却建立不起自信。
她总觉得身边的同学比自己优秀太多,因而怯于表现自己。
她的同学王传君评价大学时的江疏影,用了两个字——
平庸。
但或许,正因为不甘平庸。
在大学毕业那年,江疏影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
出国留学。
要知道,比起许多人而言,科班出身、又有表演经验的江疏影,起点并不低。
而且,身处把“成名要趁早”奉为圭臬的娱乐圈。
在青春的黄金时段选择“隐退”,怎么都不像明智的做法。
江疏影却有自己的考虑。
她希望能多一点时间沉淀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多做积累。
最终,固执的她没有听劝,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英国的旅程。
读的,还是和本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经济学专业。
留学期间,也吃了不少苦。
1000多页纯英文的专业书,她完全看不懂,便拿着字典一个个单词查。
学到焦虑至极,她把书撕得稀烂。
过会儿冷静下来了,又把书粘起来继续学。
最终,她的年少叛逆结下了丰硕的果实,学成归来。
且,她似乎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令她错过最好的时期——
归国后,她拿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阮莞一角。
江疏影的年龄和熟龄感的长相,本不像是能演好大学生的。
但,恰恰是在校园中培养出的书卷气帮了她一把。
江疏影借着这部作品为人所熟知,也证明了有时候选择无分对错,上天总是眷顾执着的人。
但,江疏影的“高智商”,不仅仅是在校园中习得。
飘觉得,她的智慧在于,见事很通透。
而这种通透,同样来自生活的磨砺。
与许多女星一样,江疏影曾经遭受过许多非议,信心几被摧毁。
她曾因身材被嘲笑,节食到危害健康。
也曾因被骂演技烂,不敢回顾自己的作品。
曾经的成就,在纷乱的质疑中仿佛被一键取消。
但骨子的倔强,又使她更执拗地昂起了头颅。
她把那些说她“不合适”“没能力”的批判抛之脑后。
将所有的挫败感都转化为动力,倾注在她热爱的表演事业上。
在此时,她习得了一个道理——
一个人若随时能把自己的成就归零,重新来过。
并为着自己的信念死磕到底。
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自我的肯定。
在她的QQ音乐个人音频栏目《红唇说》中。
江疏影这样说道——
我们需要的不过是脚踏实地地生活,主动做出选择,愿意承受代价,那你还会在意别人的目光吗?
坚持自我,不畏责任,这才是最A的表现。